羅迪克力挺大坂直美:她無意客套就無需勉強
在蒙特利爾決賽后的頒獎典禮上,大坂直美沒有按照慣例祝賀冠軍姆博科,這一細節(jié)迅速在社交媒體上發(fā)酵,成為輿論爭議的焦點。隨后,感覺到壓力的大坂直美誠懇道歉,解釋自己當時處于恍惚狀態(tài),當時專注在避免出現(xiàn)像2018年美網決賽后的頒獎典禮時因情緒激動而語無倫次的情況。然而,即便她迅速彌補了這一“失誤”,爭議仍未平息,人們似乎更愿意聚焦于她的失禮,而非她在賽場上拼搏至最后一刻的表現(xiàn)。 為此羅迪克站出來力挺大坂直美,認為網球是極少數(shù)要求運動員在剛剛經歷慘痛失利后,必須立即面對鏡頭、保持風度并贊美對手的一項運動,:“她當時并不想在賽后致詞中長篇大論。我看到有人說‘她本該這樣說...’,但老實說,網球是唯一要求選手在失利后立即公開發(fā)言的運動。”在NBA總決賽、歐冠決賽或F1賽事中,亞軍并不會被要求在失敗后的第一時間發(fā)表感言,更不會被苛責是否足夠體面。但在網球世界里,頒獎典禮上的發(fā)言似乎成了一種無形的道德考核,哪怕你剛剛輸?shù)粢粓鲼閼?zhàn),哪怕你的情緒仍處于崩潰邊緣,你仍然需要微笑著祝賀對手、感謝團隊、贊美賽事。 這種失敗者禮儀看似是體育精神的體現(xiàn),實則是一種苛刻的表演要求。職業(yè)運動員在經歷高強度對抗后,生理和心理都處于極端疲憊的狀態(tài),而賽事方卻要求他們在此時迅速調整情緒,完成一場得體的公眾演講。大坂直美的解釋"我當時處于恍惚狀態(tài)"恰恰揭示了這種要求的不合理之處。 大坂直美向來以謙遜、真誠的形象示人,她在賽場內外多次展現(xiàn)對對手的尊重。但這一次,她只是沒有在特定的時間、特定的場合說出特定的客套話,就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。羅迪克的辯護一針見血:“沒有人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保持最佳狀態(tài)。如果有人做得到,那很好;如果不行,也無可厚非。我寧愿她和姆博科在場下始終是朋友,而不是僅在握著麥克風的頒獎臺上表現(xiàn)出友善?!?/p> 真正的體育精神,不應該是強迫運動員在情緒低谷時表演“完美風度”,而是允許他們在失敗后擁有短暫的沉默、沮喪甚至失態(tài)的權利。大坂直美并非不尊重姆博科,她只是沒有在那一刻完成標準流程。而輿論的過度反應,恰恰暴露了網球文化中對運動員情緒管理的病態(tài)苛求。 如果網球運動希望真正關懷運動員的心理健康,那么或許應該重新審視賽后儀式的必要性。為什么不能讓失利者在情緒穩(wěn)定后再發(fā)表感言?為什么不能允許他們在失敗后有短暫的情緒緩沖期?大坂直美的案例并非個例,2018年美網決賽后,她因觀眾的噓聲而淚流滿面;2020年法網,她因心理健康問題選擇退賽。這些事件都表明,職業(yè)網球的環(huán)境對運動員的心理承受力提出了過高要求。 大坂直美的“失禮”本不該成為爭議,真正值得討論的,是網球文化和部分球迷為何對失敗者如此缺乏寬容。當一項運動要求運動員在輸球后立即微笑、致謝、贊美對手時,它是否在無形中剝奪了他們表達真實情緒的權利?或許,網球的進步不僅在于技術、賽制或商業(yè)發(fā)展,更在于能否創(chuàng)造一個更人性化的環(huán)境:讓運動員在勝利時盡情歡呼,在失敗時也能短暫地沉默。(來源:網球之家 作者:Mei ) |

相關閱讀


熱門新聞
美媒回顧杰夫格林的涅槃重生:從心臟病到總冠軍,如今還在奮戰(zhàn)
媒體人:曾凡博已在美國康復訓練一周,計劃月底去籃網報到
庫克:18年杜蘭特曾想讓庫里拿FMVP,那樣就可以讓噴子閉嘴
場均26+6+4!杜蘭特數(shù)據下滑也無妨火箭隊惜用巨星!烏度卡精明
太陽公布全新教練組名單:奧特主教練,2位前NBA球員擔任助教
媒體人:王奕博轉會需俱樂部、體育局雙蓋章,不排除新賽季無球可打
聯(lián)盟第1!聯(lián)盟第1!24歲狀元郎瘋狂增肌,他要沖擊得分王+MVP
當年的防守悍將萊恩鮑文現(xiàn)在在干什么
詹姆斯圣誕大戰(zhàn)數(shù)據:場次&勝場&得分&三分命中數(shù)均位列歷史第一
和聯(lián)盟預計平均工資持平新賽季NBA的早鳥特例為1429萬美元